1、项目提出背景:
本项目主要针对5G相关的基站、终端设备对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(以下简称:MLCC)提出的严苛要求进行技术研究。
其主要难点在于:
①5G基站中电子元器件使用环境条件恶劣,不同地区使用的温度极差大;
②5G基站及终端设备电路集成度高,需要高容量高耐压的MLCC;
③5G基站及终端设备电路信号频率更高,MLCC等效串联电阻急剧升高,发热功率更大;
④更高的工作频率会导致MLCC容量急剧下降,滤波精度低。
本项目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,开发出耐高温、高容量、高压、高频等系列MLCC产品。
2、产品:本项目产品是由多层已印刷好金属电极的陶瓷膜片,
经过交替叠层、切割、高温烧结形成整体独石结构后,
再使用浸涂方式在两个端子上包封一层金属,
经过端子烧结、电镀而形成的一种电容器,
它是三大无源电子元器件(被动元件)之中技术难度最高、需求量最大的部分。
3、技术:①由于基站所处环境非常恶劣,最低运行环境温度可达零下45℃,最高温度接近90℃,
对MLCC来说该使用的环境条件非常严苛,长时间处于极冷或极热的环境条件下工作,
会大大缩短MLCC的使用寿命,需要选择温度系数宽的陶瓷材料作为MLCC的原材料,
可实现MLCC的使用温度范围-55℃~+125℃,通过对BaTiO3材料添加小料配方进行改性,
提高MLCC在寒冷或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,延长MLCC的使用寿命,
从而解决在严苛环境下使用寿命短的问题;
②随着基站及终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,其电路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,
对MLCC的容量与耐电压性能要求也更高,对于MLCC来说高容量即意味着介质更薄,
而更薄的介质必然会导致耐电压能力的下降,
因此需要选择粒度低且耐电压能力更强的陶瓷粉作为介质,
最小BaTiO3粉体粒度可达120nm,同时需要添加五氧化二钒、氧化锰、氧化钇等稀土氧化物,
提高陶瓷介质的介电常数以及抗耐电压能力,最大容量可达100μF、耐电压80V以上,
从而保证高容量MLCC在电路中使用的高电压要求。
③5G信号传播频率比4G信号更高,4G信号FDD普遍是1.8GHz,最高频率的TDD-LTE仅2.6GHz,
而5G信号大规模建网频段在3.5GHz,最高可达5GHz,
信号传播频率的增大,会导致MLCC等效串联电阻急剧上升,
从而导致发热功率增大,终端设备出现发热发烫的问题,
因此需要选择在高频段条件下工作串联电阻变化小的陶瓷材料
以及导电率相对镍更高而损耗更低的铜作为内电极,
虽然银钯金属导电率更高、损耗更小,但其价格昂贵,无法作为民品普遍推广。
铜电极射频MLCC可在-55℃~+125℃环境下工作,
其工作频率在3.5GHz~12GHz的条件下等效串联电阻小于0.18Ω,
从而解决镍电极高频MLCC在超高频条件下发热功率急剧增大的问题。
④5G信号传播频率太高,会导致MLCC容量大幅度下降,
而MLCC的主要作用为滤除杂波,如果容量大幅度下降,
会导致MLCC的滤波效果明显下降,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信号失真的问题,
从而影响终端设备使用需求,
因此,需要选择在高频段条件下工作容量变化非常小的锶钙锆钛系瓷料,
MLCC工作温度相对室温每变化1℃其容量变化小于30ppm,
从而保证MLCC产品在高频条件下的滤波精度。
基于5G基站及终端设备严苛电路使用的MLCC,目前全球仅日韩顶尖的几家企业可以生产,
包括日本村田、日本电气化学、太阳诱电及韩国三星电机,
而国内目前的MLCC企业均无法制造出此类MLCC产品。
自贸易战以来,国外供应商逐步缩减此类产品对我国的出口,
导致国内5G市场在高可靠性、高容高压及射频电容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缺口,
华为、中兴等企业开始扶持国内MLCC厂家进行研发,
国家也大力鼓励关键基础材料、元器件国产化,
因此,在国内大势所趋的背景下,
创新开发基于5G基站及终端设备所需的高可靠性、高容高压、射频系列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势在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