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手术具体实施是根据CT、MRI等影像资料,利用计划系统软件重建肿瘤的三维立体形态,准确设计放射性粒子植入的路径、位置、数量、剂量分布,实现肿瘤靶区剂量高度适形的治疗方案。再通过常规外科手术或者经皮穿刺将微型放射源I125植入肿瘤内或可能受肿瘤侵犯的组织、肿瘤转移的淋巴通道或淋巴结内,通过完全密封的反射源发出持续低剂量的γ射线使肿瘤组织接受最大量的持续照射而调凋亡。
该手术具有以下临床技术优势:
1) 微创技术患者更易接受:CT、MRI的影像学引导下,经皮穿刺治疗,患者损伤小、并发症少、疗效确切;临床应用如乳腺癌保乳、面部肿瘤保颜、前列腺及直肠肿瘤保功能,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;
2) 多样化的临床实施方案: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植入,术中直视下植入,满足个体化治疗方案;1) 微创技术患者更易接受:CT、MRI的影像学引导下,经皮穿刺治疗,患者损伤小、并发症少、疗效确切;临床应用如乳腺癌保乳、面部肿瘤保颜、前列腺及直肠肿瘤保功能,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;
2) 多样化的临床实施方案: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植入,术中直视下植入,满足个体化治疗方案;
3) 适应症广;微创,全身各部位恶性实体肿瘤(包括头部)<6cm
3.1)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,如前列腺癌等;
3.2)需保留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及重要脏器的肿瘤,如脑部肿瘤;
3.3)拒绝进行根治手术者,如甲状腺癌、子宫颈癌、面颊部肿瘤等;
3.4)预防肿瘤局部扩散中区域性扩散,增强根治性效果的预防性植入;
3.5)转移性肿瘤病灶或术后孤立性肿瘤转移灶,如肺的多发转移肿瘤;
- 6)无法手术的原发病例,如巨块型肝癌、鼻咽癌等;
- 7)外照射效果不佳或失败者外照射剂量不足作局部剂量补充。
4) 肿瘤患者止痛效果显著:对骨转移及胰腺癌等肿瘤的晚期疼痛治疗减小快,一般24-48小时可缓解。